作為享譽世界的“帆船之都”,青島曾以碧海藍天、白帆點點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如今,這座濱海名城正以科技創新的澎湃動能,加速向“新質之城”轉型躍遷,在機械科技等領域開辟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航道。
一、傳統產業基底上的科技賦能
青島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在家電、軌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領域形成了特色產業集群。近年來,當地聚焦機械科技前沿,推動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級。以海爾、海信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應用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等先進技術,實現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發的“復興號”動車組,集成了新材料、新工藝、智能控制等多項技術創新,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亮麗名片。
二、創新平臺構筑產業生態
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青島高標準建設了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其中,機械科技領域的創新載體尤為突出: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攻克了精密減速器、智能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技術;青島科技大學在橡塑材料與裝備領域形成特色優勢;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開發的新型節能裝備在多個行業推廣應用。這些平臺如同“創新引擎”,持續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三、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機制
青島積極探索“高校育苗-企業用材-市場驗果”的協同創新模式。通過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機械裝備重點企業與科研院所對接,共同開展技術攻關。例如,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與高校合作研發的橡膠智能裝備,實現了從單一產品向整體解決方案的跨越;青島華世潔環保科技通過產學研合作,將新材料技術應用于工業廢氣治理裝備,產品遠銷海外。這種深度融合機制,有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四、政策環境優化創新生態
青島先后出臺《青島市科技創新條例》《關于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對機械裝備首臺(套)產品給予補貼,為企業研發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通過舉辦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智能制造創新大賽等活動,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吸引高端人才和項目集聚。
五、面向未來的發展圖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青島正以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目標,進一步強化機械科技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交叉融合。在海洋裝備、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布局未來產業,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構建更具韌性和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從帆影搖曳的濱海港灣到創新涌動的產業高地,青島的轉型實踐表明:只有將科技創新深度融入產業發展,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這座城市的探索,為中國乃至世界港口城市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生動范例。